《百名专家谈人才》读后感
云顶国际8588yd/专题教育2016-03-18 15:58:29来源:云顶国际8588yd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通讯
最近,党建读物出版社推出一本格外引人瞩目的新书——《百名专家谈人才》。编者将100名著名专家的文章用“直面钱学森之问”、“造就创新创业创优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寻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几个小标题加以归类,凸显了论述重点,使具有不同需求的读者便于检索阅读,大受教益。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广大人才工作者、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值得再三阅读的好书。
好在哪里?好在要言不繁、直奔主题、感悟深刻、建言到位。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这些文章的作者个个都是创新的主体,他们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乃是从自己多年创新心得中锤炼出的思想火花,故能触动人心。记得有位外国教授讲过,什么叫好的课程?好的课程就是能够使听了课的人的理性得不到安宁的课程。那么我敢说,只要你是一个关心国家人才问题的人,看了这些文章,你的理性也会得不到安宁。这才是好书的标准。
比如关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这是世界人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专家通过对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国内院士两个群体的研究,提出了“两段式、双通道、长周期、三因素并重、五步法路线”的见解。“两段式”,是指一般杰出科技人才大都经历过高校与研究所两个阶段的培养。“双通道”,是指国内院士大都具有国内外两种学习经历。“长周期”,是指两类群体大都经过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长周期培养,这是进入现代尖端科学研究领域的必要条件。“三因素”,指的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具备知识、能力、素质三项综合品质。“五步法”,指的是“价值教育—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验教育”的成长路线。这是从杰出科技人才成长路径角度提出杰出的概率性成长规律,很有启发意义,过去还没有见到过,颇感新颖。
再比如,我们国家为什么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方面总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一大截?专家文章认为,转化环节投资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专家指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一种“4阶段5倍量关系”:即1个单位投入取得创新成果,需要5个单位的投入才能开发生产出产品,还需要25个单位的投入才能形成商品,还需要125个单位的投入才能建成品牌。而且越是到了后面阶段,风险越是成倍增加。反观我国,往往只重视第一阶段的投入,而且越往后面投入越跟不上去,人才也越来越少,所以总是转化不过去。专家建议,必须下力气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才。这是实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也应是我们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关于体制机制改革,专家尖锐地指出,众所周知的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等诸多弊端,其根源不在别处,就在于政府部门集管、办、评三重职能于一身。这种弊端必须革除,路子就是体制改革、职能分开。现行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显然落后,“一刀切”的方法不适应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评价,应适当细化人才类型,针对不同的人才类型,制定不同的人才标准。还有的专家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文艺行业人才特点,提出了表演艺术中的舞蹈、杂技、戏曲界之“武行”是年轻人的事业,到点退休无法回避,但是话剧、戏曲界之“文行”乃至影视,这些门类的从业者,50岁之后渐入佳期。退下来,另招聘,于国不利,于人可惜。像这样的肺腑之言、拳拳之心,全书随处可见。
当然,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是,不说,怎么让人知道?不知,怎么达成共识?怎么变成政策?怎么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从这样一种意义上讲,我希望有更多的关心国家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特别是专门从事人才管理的同志们能够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并且从中汲取新认知、新营养,形成开拓工作的新思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新的一个自然的春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让我们同时为人才营造一个人文的春天。
《百名专家谈人才》,就是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花枝。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广大人才工作者、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值得再三阅读的好书。
好在哪里?好在要言不繁、直奔主题、感悟深刻、建言到位。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这些文章的作者个个都是创新的主体,他们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乃是从自己多年创新心得中锤炼出的思想火花,故能触动人心。记得有位外国教授讲过,什么叫好的课程?好的课程就是能够使听了课的人的理性得不到安宁的课程。那么我敢说,只要你是一个关心国家人才问题的人,看了这些文章,你的理性也会得不到安宁。这才是好书的标准。
比如关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这是世界人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专家通过对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国内院士两个群体的研究,提出了“两段式、双通道、长周期、三因素并重、五步法路线”的见解。“两段式”,是指一般杰出科技人才大都经历过高校与研究所两个阶段的培养。“双通道”,是指国内院士大都具有国内外两种学习经历。“长周期”,是指两类群体大都经过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长周期培养,这是进入现代尖端科学研究领域的必要条件。“三因素”,指的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具备知识、能力、素质三项综合品质。“五步法”,指的是“价值教育—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验教育”的成长路线。这是从杰出科技人才成长路径角度提出杰出的概率性成长规律,很有启发意义,过去还没有见到过,颇感新颖。
再比如,我们国家为什么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方面总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一大截?专家文章认为,转化环节投资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专家指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一种“4阶段5倍量关系”:即1个单位投入取得创新成果,需要5个单位的投入才能开发生产出产品,还需要25个单位的投入才能形成商品,还需要125个单位的投入才能建成品牌。而且越是到了后面阶段,风险越是成倍增加。反观我国,往往只重视第一阶段的投入,而且越往后面投入越跟不上去,人才也越来越少,所以总是转化不过去。专家建议,必须下力气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才。这是实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也应是我们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关于体制机制改革,专家尖锐地指出,众所周知的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等诸多弊端,其根源不在别处,就在于政府部门集管、办、评三重职能于一身。这种弊端必须革除,路子就是体制改革、职能分开。现行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显然落后,“一刀切”的方法不适应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评价,应适当细化人才类型,针对不同的人才类型,制定不同的人才标准。还有的专家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文艺行业人才特点,提出了表演艺术中的舞蹈、杂技、戏曲界之“武行”是年轻人的事业,到点退休无法回避,但是话剧、戏曲界之“文行”乃至影视,这些门类的从业者,50岁之后渐入佳期。退下来,另招聘,于国不利,于人可惜。像这样的肺腑之言、拳拳之心,全书随处可见。
当然,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是,不说,怎么让人知道?不知,怎么达成共识?怎么变成政策?怎么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从这样一种意义上讲,我希望有更多的关心国家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特别是专门从事人才管理的同志们能够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并且从中汲取新认知、新营养,形成开拓工作的新思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新的一个自然的春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让我们同时为人才营造一个人文的春天。
《百名专家谈人才》,就是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