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的N种成长方式 | 理想变现实,小说男主真的照进现实啦

云顶国际8588yd/公司新闻2023-04-23 17:04:40来源:云顶国际8588yd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人物介绍

 

张宇光,2011年毕业于云顶国际8588yd,2020年获得纽约大学交互通讯(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 ITP)硕士学位。他通过网页、装置和表演等不同交互媒介探索人类和技术的共生关系、人与有形或无形的人工智能的连接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与伦理变迁。目前是纽约创意工作室DE-YAN的机器学习工程师,也是跨媒介表演团体“NUUM Collective”的成员。曾获得罗马Re:Humanism人工智能艺术奖、欧盟S+T+ARTS S2S项目奖、纽约数字人文研究生项目金奖。作为驻地艺术家,曾在纽约CultureHub、The Center at West Park、DanSpace、国际动作与计算会议MOCO、纽约大学ITP以及IMA Low Res驻地项目等进行创作,作品曾在布拉加INDEX双年展(2022)、波士顿科学博物馆(2022)、罗马MAXXI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2021)、巴黎Némo数字艺术双年展(2021)、纽约 CultureHub (2021/20)、圣菲CURRENTS新媒体艺术节(2021)、布朗大学艺术中心(2021)、北京时代美术馆(2021)、新美术馆 New Inc. (2020)、纽约媒体实验室(2019)、实验剧场 LaMama (2019)、Processing基金会(2019)等机构展出。



 有一颗种子叫做“兴趣”

 

张宇光本科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他认为“大学所学和目前从事的领域很相关。我现在从事的领域属于数字艺术类;地理信息的应用也涉及到对信息的合理组织和呈现,以及对用户体验的考量,换种角度看其实也是设计。好的设计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在相信直觉的同时也需要有想象力。当然相比之下,艺术会更强调表达,可以允许偏理想化的、实用性不那么强的探索,这个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从张宇光的身上,你很容易发现只要善于联系、乐于学习,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起来。

 

张宇光说与AI和艺术结缘,还要从自己对于AI的好奇与想象说起。当他第一次接触编程、第一次跑通代码让一个机器去理解并执行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好奇如果有一个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但又不是他的“它者”,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喜欢音乐,在大学期间经常和同学们在舞台上弹唱,毕业后加入了在广州的一个非洲鼓乐队。“乐队成员有五名,但是时不时会出现有队员无法出席表演的棘手情况。当时就想拥有一个AI驱动的鼓手同伴,萌生了将艺术和AI两者结合的想法。我在乐队的经历相当于是一个契机,将这个想法具象化了,让它从一个比较朦胧的、对智能机器的想象,变成一个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作伙伴。”就这样,张宇光开始将自己的兴趣变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带着探索AI编曲的目的,张宇光到纽约大学的Tisch学院进行硕士深造。他一边系统性地学习了AI的发展史,一边尝试将AI运用到除了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领域的创作中。像一个音乐人通过学习不同乐器来精进自己的乐感那样,张宇光希望可以通过测试不同的AI模型来感知它的思维模式。

 

当问及人类如何就自己的想象智慧与AI保持平衡时,张宇光说他也没有答案。但他告诉我们“AI的定义一直在演变,人类对AI的想象和态度也一样,是动态的,矛盾的,甚至暧昧不清的。有些人说我们是用AI在造神,我们希望造出无所不能的自己,却也害怕无所不能的自己;有些人说AI是下一个阶段的人类,我们要做的就是鼓起勇气,迎接自己的华丽退场;有些人说现在的AI只是一个梦幻泡影,我们永远无法以我们期望的方式真正造出我们希冀的AI,人类和AI永远是夸父和烈日。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挺有道理的,但谁也无法说服谁。也许人和AI之间是没有平衡点的,也许人类的智慧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但我们能用人的身躯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相比起机器的无限,人类有限的生命反而更有张力。或许这会是一个两者能相互取长补短的点吧。”

 

AI 新音乐界面表演”3 AM”表演照


“拥抱”与“推开”

 

“来到纽约之后,我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拥抱失败。做艺术创作和创业还挺像的,为了获得一个真正很棒的想法,有时候得先尝试九百九十九个很蠢的想法,类似于大浪淘沙。换句话说,就是先把箭射出去,然后再在过程中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再慢慢接近目标。纽大ITP是一个自由度特别高的地方,两年概括下来就是大家一起熬夜,相互搀扶着实现各自心中天真而不一定靠谱的想法。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之后,我才渐渐体会到,很多我觉得习以为常的道理,在别人的眼中其实并非如此。因此我也学会了不做或者少做预设,也学会了在需要据理力争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解释、捍卫自己的想法。这样其实不仅自己会更有收获,也给予了身边的人不一样的视角,以及一起成长的机会。”

 

张宇光说自己一路走来算幸运,但是在那些熠熠生辉的成就背后,少不了付出。其中他认为最主要的是“推开”。“推开”自己,开始直面自己。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什么是能坚持下去的,有什么是真的不适合。对于他来说,只有自己对自己坦诚了,做出来的项目或者作品自己才会真心喜欢,然后才会有打动别人的力量。他的成长过程中常常是被告知“你应该喜欢什么”,但很少真正花心思去辨别哪些是我喜欢的、哪些是从别人身上借过来的。迈出这一步是最困难的,一旦走出第一步,后来遇到很多的困难,就会转变成终点之前的一个个目标或者里程碑了。他诚恳地说:“现实也有很残酷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甚至走回头路,但起码自己会清楚出发点在哪里,正确的方向是什么,跌倒了可以爬起来,重新出发。”


张宇光在Processing Foundation做关于创意编程的讲座


“北极星的指引”


对于曾经在云顶国际8588yd地科院的时光,张宇光这样说“回想起在学院的日子,特别感激学院老师以及身边同学朋友的帮助,以及学院给予我在个人课外实践上的自由度。大二的时候,当时何老师了解到我对英语即兴演讲有兴趣,鼓励我去参加全校英语演讲比赛。当时我完全没有经验,纠结了半天打算放弃了,老师推了我一把,她说‘反正也是试试嘛,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是什么结果都会有收获’。后来我在截止报名的最后一天报了名,然后在那段时间疯狂看剧学梗,偷偷溜去英语专业那边看他们是怎么练习的,再回宿舍默默写稿。我自己也没想到,比赛超常发挥,误打误撞地过了一轮又一轮,最终获得了学校非英语专业组的一等奖。这也促成了我在大三申请到美国交换的决定——这一年的交换学习经历打破了我很多年的固有思维方式,让我学会如何审视自己,也给我毕业工作几年后再次出国读研埋下了一个种子。”

 

“希望师弟师妹都能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情,不管它是多么小的,不起眼的,甚至是不被别人理解的,只有你自己才觉得有价值的事情。然后鼓起勇气,给它们一个成长的机会。还有就是,拍得不好的照片先别急着删除。多年以后你们会发现,它们才是珍宝啊!前阵子大扫除的时候翻出了一个古早的移动硬盘,本来不报什么期望它还能运作,捣鼓一番之后居然跑起来了,并且在里面发现了当年毕业晚会的照片和视频。当时照片一张一张地过,不知不觉就看了一整晚。一想到已经是快十二年前了,就特别感慨。好怀念当时的大家还有学院呀。希望下次回国的时候有机会能回来看看。”

 

作者说

 

我始终觉得,文字是带有力量的,而张宇光学长给我的感觉是春雨的力量,润天地万物于无声之处,正如张宇光本人温润,谦和。采访过张宇光学长后,内心油然而生崇拜与骄傲。崇拜是慕强心理的体现,骄傲是来自于同为云顶国际8588yd地科院一员。虽然我们从未见面,但我仍能从他回复给我的文字中感受的到细心,责任,绅士,谦虚。“少年意气状虹霓,豪迈不入时人目”,意气风发的少年,却不带目中无人的傲气,这样的少年谁能不爱呢?让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作为一个采访者,他值得尊敬,作为一个地科人,他值得学习。感谢这次采访,让我收获颇多,希望大家看过这篇文章后也能够有所收获!


 

张宇光在纽约CultureHub做作品采访

 

图片 | 张宇光

文字 | 云顶国际8588yd信息中心深度编辑部 康露铭

初审 | 张宇光、江涌芝

复审 | 何雪梅

终审 | 黄荣晓

标签: